English

河南农大为农业大省助跑

发挥科技人才优势 有效服务经济建设
2000-11-10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先琴 我有话说

深秋,豫东平原上的太康县王集乡,一万亩的提纯黑芝麻刚刚收打起来,就被深圳南方公司全部高价收购,闻讯赶来的郑州三全公司迟了一步,于是马上签下明年的收购合同。将这优质品种芝麻引进王集,使上千户农民收入翻番的人,原本是这个乡的普通农民刘作军,他到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两年后,回乡后干起来的。现在,他已经是县农业局的一位技术员。

像刘作军这样由农村来农大读书,又回到农村去发挥作用、被称为“村级带头人”的学员,河南农大近年来共培养了8000多人。他们土生土长,热爱家乡,有备而来,求知欲强,学成后迅速发挥作用。有的大胆调整当地产业结构,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;有的引进优良品种,使黄土地发挥前所未有的效益;难怪河南许多地、市的领导们赞叹“送金送银,不如农大培养带头人”。

河南农大把面向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、社会发展的实际,发挥学校科技、人才优势,更直接、更有效地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服务,提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高校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。学校和各院系都有一名主要负责人主管这方面的工作,要求教师,特别是青年教师,既能承担高、精、尖的科研课题,又能解决农业生产发展中的实际问题;既能出国深造,又能下乡服务。在科研项目上,农大既把河南的三大主要农作物小麦、玉米、烟草作为长期研究课题,又把发展高效农业、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要攻关项目。由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主持完成的十几项科技成果,不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,还在实践中创造出“边研究、边示范、边推广”的成果分化模式,使全省小麦大幅度增产,被省委主要领导称作“指挥全省小麦生产的参谋部”。“节能型日光温室”是河南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,农大园艺系承担此项目后,使这种温室很快发展到近百万个,获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,成了不少县乡的支柱产业。为此,园艺系的教师足迹遍布全省,每个搞日光温室蔬菜生产经营的农民,都认识农大蔬菜教研室的老师。

实行校县挂钩,架起农科教结合的桥梁,是农大又一成功的做法。这种结合主要有三种形式:一是选优秀中青年教师担任科技副县长,这些“科技大使”,背靠学校的科技人才整体优势,走到哪里,就把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到哪里;二是组织科技开发扶贫团,到贫穷地区集中对口扶贫,经过长期对口扶持的新县和南召县,农民人均纯收入5年来分别增长了16.5倍和8倍;第三,培养村级带头人,承担这一任务的农大成教学院,几年来与地方各级党委密切结合,由试点到全省推广,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作法,从选拔到培训,学院在专业安排、教学方法、学习指导等方面都进行了开创性尝试并获得成功。

农业大学服务本省农业经济,学校本身也受益颇多。科研成果有了“婆家”,转化加快;在实践中摸清了农村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,发展新学科有了依据,办学效益和规模不断提高。如今,河南农大是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的依托单位,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技术研究基地,已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。最近,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,通过了农大作物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,实现了河南教育史上这一级别零的突破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